我叫楊兆春,是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青口鎮的一名普通居民。從1986年參加工作至今,我一共經歷了三次搬家。三次搬家的原因,各不相同。
我第一次搬家,是1991年。我所在的工廠分給我一個小套,兩室一廳,實際使用面積30多平方米。
第二次搬家是2003年,是一個夏天。孩子漸漸大了,需要有獨立的空間學習。隨著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我和妻子拿出多年積蓄,置換了一套140多平米的商品房。住慣了小房子,乍住進大房子,我激動得兩晚沒睡著,這兒看看,那兒摸摸,別提多爽了。
第三次搬家是今年春節前。妻子前兩年去世了,我也因車禍致殘失業在家,巨額的醫藥費、護理費逼得我賣掉了那套140多平米的“豪宅”,租了一套小房子住。
孩子不在身邊,我又有殘疾,怎么搬家呢?于是,我想到了曾經多次上門為我服務的海英草志愿者中心。何不試試請海英草的志愿者幫忙呢?我忐忑不安地撥通了中心負責人、大學生村官呂從西的手機。我把情況簡單說明后,呂從西二話不說,就答應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就領著區消防大隊二中隊、鎮派出所的志愿者敲響了我的家門。他們幫我收拾行李,把大小物件都一一仔細打包、裝車。不到半天時間,我們就收拾完畢。坐在裝滿家具的貨車上,原本很沮喪失落的我,開始對新的生活燃起了希望。到了新家以后,志愿者們幫我收拾好家具,把房間整理一新,還給我準備了紅紙和筆墨。由我口述,志愿者李家華代寫了一副對聯,貼在了新房門上。上聯為“新城新面貌,”下聯為“新房新氣象。”橫批:“喬遷新禧”。
貼好對聯,志愿者們還放了一長串鞭炮,把事先包好的餃子端出來,為我辦了一頓并不奢華卻很熱鬧很暖心的喬遷宴。臨走時,呂從西還鄭重地向我承諾:他們會定期來人上門給我提供服務,幫我解決困難。我有需要,也可以隨時撥打他們電話,24小時不關機。對我,他們會一直負責到底。
喪妻、車禍、致殘、生病、失業,人生無常,一連串的打擊差點擊垮了我。是黨和政府的關心,是志愿者的無私幫助,讓我重新樹立了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