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在吸收“梅隴模式”成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在新源鎮察木康村、天棚村等5個村,創新推行以合作社帶動產業發展、產業聯結牧戶和企業的“合作社+企業+牧戶”發展新模式,凸顯強產業、促發展、惠民生的良好效應。
以發展生態畜牧業為出發點,以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提高牧民收入為目標,天峻縣調整畜牧業結構,使牲畜母畜比例、良種比例、出欄率、商品率、仔畜成活率不斷提高,成畜減損率逐年下降,推動畜牧業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針對村集體經濟“空殼”問題,結合精準扶貧,將扶貧互助資金、產業發展資金整合后納入村集體資金,通過集體資金購買商鋪、生產母畜、入股經營等方式,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扶持貧困戶脫貧。在各牧業村組建和規范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牧民將草場、牲畜等折價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全年統一管理、年終統一分紅,既增加了牧民收入,又保護了生態環境,既解放了牧區勞動力,又為富余勞動力進城二次就業、創業創造了條件。
實施“三培雙帶”工程,通過村級換屆,將致富能手、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大學生村官選拔到村“兩委”班子成員,新源鎮12個村的合作社理事長絕大部分由村黨支部書記或支部委員擔任,黨組織引領作用得到增強。整合項目資金,重點解決牧民群眾飲水難、道路不通、住房困難、村級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等涉及牧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難點問題,鄉村的自我發展能力得到強化。
充分發揮駐地企業的經濟優勢、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通過共建模式,企業幫助共建村謀劃發展思路、制定幫扶措施,通過推廣“合作社+企業+牧戶”的發展新模式,新源鎮5個合作社入股牧民數較上年增長1.2%,入股牛羊數較上年增長0.75%,入股草場面積較上年增長0.07%,母畜比例比上年增加4.5%,仔畜成活率比上年增加2.3%。入股牧民人均年分紅較上年增加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