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的好壞?在江蘇省第二屆大學生村官創業大賽決賽現場,當記者將這個話題拋給評委時,他們無一例外地表示了這樣的想法:村官創業不同于其他青年創業,除了看項目潛力、盈利模式、賺頭多少,還要看輻射帶動效應。評委們的考量,傳遞出創業大賽鮮明的富民導向。
據主辦方介紹,舉辦全省性的創業大賽,不是要刻意打造幾個鄉間創業“盆景”,而是希望通過參賽選手的風采展示,充分釋放他們的“種子”效應和“酵母”功能,營造創客輩出的鄉村“百花園”,讓更多村民口袋鼓起來,腦袋富起來,幸福指數高起來,精彩呈現脫貧攻堅的“村官表情”。
從這個角度說,站在決賽舞臺中央的幾位選手的獲獎名次已經不那么重要了,而他們努力拼搏,為村民造飯碗、增收入的情懷將被觀眾長久定格。聚焦于閃光燈下的那些真情告白,向全省8000多名村官同行傳遞了青春強音:鄉間呼喚創客,創業是青春最美的姿態,強村富民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寶應縣的一位村官看了決賽直播后說,全省村官創業吸納了9萬余人就業,讓村民在家門口捧上“金飯碗”,讓留守兒童可以躺在父母懷里盡情撒嬌,讓空巢老人免除了孤獨寂寞,功德無量,令人震撼。“他們如同一面面鏡子,照出了自身的差距;也如同一個個標桿,鎖定了我前行的方向。”
可以想見,大賽雖然落幕了,但大賽引發的示范效應似陣陣漣漪不斷擴散,匯集成一個個強村富民的“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