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不大,責任不少;工資不高,壓力不小”,十六字道盡村社區干部的工作狀況。當下,隨著老一代村社區干部陸續退休,大學生村官又流動過快,村社區干部青黃不接,更有一些在職同志不愿擔當、消極怠工,不利于發揮基層治理的積極作用。
長期以來,農村基層干部因為收入低、保障弱,造成村組干部普遍不能集中時間、精力工作,也因為村官職業無勁頭、無盼頭,一些農村能人和返鄉的年輕人、大學生村官等不愿意加入村干部隊伍,造成隊伍老化、后繼乏人,農村基層組織缺乏活力。
村官的工資待遇,直接影響著干事激情。近些年各地對在職村組干部報酬管理、增長機制等進行明確,提高村干部薪資待遇。同時,各地紛紛在全面實施村干部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新出臺了村干部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實施細則,鼓勵村干部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全面提升村干部醫療保障水平。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業提高了村干部的自身的積極性,但不能從根源上打破村干部“后繼乏力”的困局。
崗位“天花板”是年輕人最大的障礙。往往有志之士的年輕人不在乎一時的薪資待遇,其追求的是職位的上升和發展空間,自我價值的實現。試想,同為年輕人的,有的通過公招成為了鄉鎮公務員,他就有較多的提拔機會;而進入村委會,做幾屆委員、主任、支書,或許就該到退休。同樣是有志向的年輕人,公務員就算是不提拔也可以享受職務與職級并軌;而村干部則不行,若村上兩個同樣大小的年輕人,那么有一個或許終生也當不了支書。等于說就可以看到從上班到了60歲退職時候的一生職業生涯。
對于村干部這個崗位而言,必須增強職業吸引力,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愿意當村干部。要提高村干部各項待遇,切實解決好村干部的后顧之憂,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活力。其次,要加強村社區干部隊伍建設,探尋村干部職業化道路,形成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良性機制。要提高村干部政治待遇,讓村干部政治上有盼頭,加大從村干部中考試錄用公務員的扶持力度,參照鄉鎮機關干部標準給予職級補助,并酌情調到鄉鎮任職。唯有此,才能真正促進村干部認真履職,激發干事創業活力,真正成為為群眾排憂解難的主心骨。
為打破村官發展瓶頸,破除“天花板”效應,讓他們覺得有奔頭,通過加大選拔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進鄉鎮領導班子,按符合報考條件的三分之一確定優秀村干部招錄鎮公務員數,積極爭取政策將招聘事業單位向村黨組織書記傾斜,推薦優秀村干部作為各級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措施,是提高村官任職的吸引力突破口。可以先試點嘗試發展經驗,若確實能夠行得通,后期則可以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