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如何提升農村基層組織活力,成為鄉村振興與否的關鍵。多維度激發大學生村官隊伍活力,對改善農村干部隊伍結構,激發基層創造活力,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一注重教育培訓。把大學生村官教育培訓納入干部培訓和人才培養規劃,堅持狠抓“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和經常培訓”三環節,采取專題講座、討論互動、座談交流、電化教學、實地觀摩等方式,重點對大學生村官進行農村政策法規、基層組織建設、農村經濟發展、農村實用技術、農村工作方法等知識技能的培訓,進一步提升大學生村官的整體素質和工作能力。
二完善幫帶機制。明確鄉鎮級領導為大學生村官責任培養聯系人,鄉鎮黨委書記為主要培養聯系人,所在村黨組織書記為具體培養聯系人的培養聯系制度。村黨組織書記要切實發揮具體培養聯系人的責任,在持續傳授業務知識和工作經驗的同時,更要適時切入,通過工作一線碰壁點撥的方式,將長期積累的獨到經驗轉化為大學生村官的實際能力,讓大學生村官學會如何與群眾打成一片,如何獨擋一面,從而真正成為農村工作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三突出選拔使用。重點選拔表現優秀、實績突出、群眾認可、有發展潛力的大學生村官,作為各級后備干部進行跟蹤培養,形成“人才到基層鍛煉、干部從一線選拔”的培養鏈。完善大學生村官村“兩委”正職助理、村“兩委”副職、村“兩委”正職培養模式,及時選拔優秀大學生村官到村主要干部崗位。擇優選擇優秀大學生村官充實到部分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鼓勵已考錄為鄉鎮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大學生村官繼續留村工作,引導更多大學生村官真正地扎根基層、服務農村。
四構建接力制度。探索構建大學生村官創業接力制度是要保證大學生村官創業實體在村官離職后還能持續運轉下去,而不會隨著大學生村官人員流動出現“人走茶涼”的現象。若大學生村官本人留任,則繼續探索創業,也可以將退出者的股份轉讓給下一任大學生村官或者同一批有意向擴大股份的大學生村官;若所有的村官都離職,可以將股權轉讓鎮政府,再由鎮政府將創業實體交給下一批大學生村官經營。
五拓寬分流渠道。一方面進一步加大公務員、事業招聘的定向招錄比例。另一方面積極聯系協調本地國有企事業單位、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等,舉行面向大學生村官的專場招聘會,豐富大學生村官的就業選擇,拓寬分流渠道。
大學生村官是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力軍。調動大學生村官隊伍的工作熱情,培養大學生村官的職業素養,完善大學生村官培養管理制度,拓寬大學生村官分流渠道,激發大學生村官隊伍的創造活力,為鄉村振興事業提供基層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