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基層減負年”,多地定下硬指標,多種措施解決文山會海反彈回潮和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等問題。記者近日深入多地調查采訪,觀察基層部門會議記錄、流程材料表、手機工作群的新變化,和基層干部聊減負、聊工作?;鶎痈刹糠从?,會議和檢查明顯少了,工作中有了很多新變化。(10月8日,人民網)
3月11日,中辦印發的《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全文公布。與此同時,中央還將2019年確定為了“基層減負年”。這樣一個為基層減負的“大禮包”,無疑讓廣大基層干部歡欣鼓舞。
一點都不夸張地說,基層為形式主義所累久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狠抓作風建設,四風問題大為收斂,但是近兩年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卻又有回潮。督查檢查考核過濫、文山會海難以逾越、痕跡主義代替工作實務等問題,既造成了基層干部負擔過重、壓力過大,也一定程度上在群眾中引發了負面效應。
時間有限,精力也有限。當基層干部把時間和精力都用于了迎檢填表、整理臺賬、拍照留痕,就不可能再有時間去謀劃一地的發展,就很難再有精力去為群眾做促進增收、改善環境等好事和實事。一方面是基層干部“5+2”“白+黑”忙到起飛,一方面是“上面千把錘,下面一根釘”動輒考核問責,另一方面卻是老百姓抱怨基層干部“不務正業”,這樣的局面如果得不到改觀,勢必影響基層干部的積極性,勢必不利于基層的健康發展。
中央“出手治病”,印發《通知》并將2019年確定為“基層減負年”,病灶找得準,藥方開得猛,飽受形式主義之苦的基層干部,肯定會打心眼里叫好。因為大多基層干部都是想要干事的,他們不怕吃苦和流汗,但是卻渴望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抓主業,渴望能在基層的廣闊天地中造福群眾、實現價值。
中央送出減負“大禮包”是好事,但是“基層減負年”能不能真的實現減負,關鍵還得看最終的“療效”,這一點是基層干部最關注的問題?;鶎痈刹恐詴袚鷳n和顧慮,其實就是怕上級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變了形、走了樣,就是怕中央的“大禮包”落不到基層干部的“口袋”里,繼續承受形式主義之痛。
基層的負擔和壓力必須減輕,這是事關發展和穩定的問題?!盎鶎訙p負年”要想“療效”顯著,可以探索兩條具體路徑:一是參照中辦印發的《通知》,各地要拿出自己實打實的舉措,決不能掛在墻上、說在嘴上,就是落實不到行動上;二是要讓基層為上級打分,還在搞層層發文的、以會議落實會議的,不妨也追追責,上級官僚主義的問題解決了,基層形式主義的問題肯定也就減輕了。
堅決把減負落實到基層,讓基層干部感受到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減負。作為國家工作的末梢神經,基層與我國廣大人民群眾血脈相連,只有把基層工作做好,國家才穩定,人民才幸福?!盎鶎訙p負年”,不看口號看“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