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注重從優秀村干部中考錄選拔鄉鎮公務員,暢通村干部職業上升渠道、激發他們干事熱情的同時,也夯實穩定了鄉鎮干部隊伍。然而一些地方反映,村干部轉為公務員后,或多或少存在工作角色適應慢、思維模式轉換難、業務本領待提升、晉升空間拓展難等問題。
鄉鎮工作與村級工作相比,覆蓋范圍有異,工作側重不同,需要更系統的謀劃和更高的政策理論水平。囿于工作性質不同,村干部轉為鄉鎮干部后,一些人暫時遇到難以適應新環境、快速轉換角色的困難,是可以理解的。
能夠通過層層選拔,成為鄉鎮公務員的村干部,往往具備干事熱情較高、個人素質較好、工作業績較突出等特點,是熟悉基層、務實肯干的農村工作人才。他們長期在農村一線摸爬滾打,有想法、有能力、接地氣、有經驗,做群眾工作能力較強,處理具體問題經驗較為豐富,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相關組織不僅要將他們“選出來”“用起來”,更要把他們“培養好”。
筆者建議,應進一步關心關愛、培養支持從村干部中選拔出的鄉鎮干部,為他們快速成長加油助力,搭建平臺。一是開展針對性強、持續有效的系統培訓。綜合考慮工作需要和干部存在的短板,“量身定制”課程內容。以實用高效為導向,注重學用結合,少些“生硬宣講”,多些“實戰操練”。一方面根據情勢變化,調整完善崗位培訓內容;另一方面著眼長遠,以全面提升干部素質為目標,鼓勵成為鄉鎮干部的村干部積極參與學歷提升等課程培養。二是強化崗位匹配,精準選人用人。將事業需要、崗位需要和干部個人稟賦有機結合,堅持“依事擇人”,發揮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村干部熟悉農村工作的優勢,給他們搭建施展能力的平臺。三是嚴格考核管理,完善晉升渠道。多與干部談心談話,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激勵他們提高政治站位,激發自主能動性。充分發揮考核選拔的“指揮棒”作用,完善評優獎勵等激勵機制,并適時將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吸納到鄉鎮黨政班子中,拓展他們的發展空間,激勵從村干部中選拔出的鄉鎮干部們積極投入新角色,在新崗位上“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