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通過各種政策措施,積極引導人才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助力脫貧攻堅,扶貧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攻堅力量越來越強大。
然而由于扶貧一線條件苦、環境差、干事平臺少,一些地方對人才扶貧跟蹤服務不夠,造成扶貧人才留不住、不愿留現象。面對當前脫貧攻堅剩下的貧中之貧、難中之難、硬仗中的硬仗,必須加強對扶貧人才政治引領,打造一支“留得住、懂扶貧、作風硬”的人才扶貧隊伍,真正在扶貧一線發揮攻堅作用。
要充分發揮黨管人才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定期向人才進行脫貧攻堅形勢、理想信念和國情研修教育,組織他們到扶貧一線去了解情況、體驗貧困,真正發自內心認同扶貧,自覺自愿到扶貧一線去干事創業、貢獻才智,在扶貧中成就事業夢想。
扶貧“造血”比“輸血”更重要,鼓勵引導人才到扶貧一線實地把脈問診,圍繞產業發展、黨組織建設、鄉村治理等,找準脫貧好路子。要與貧困群眾結“窮親”,積極為他們找項目、跑資金,向他們傳經驗、教技術,通過“1+N”方式為他們提供技術幫扶、信息共享等服務;帶頭領辦創辦脫貧致富項目,將自身專業優勢轉化為助力貧困群眾脫貧的實招硬招,讓他們掌握“造血”方法,激發脫貧致富、鏟斷“窮根”的志向。
全力筑造“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寬廣舞臺,以實施人才項目為載體,從基礎設施配套、場地落實、研發經費方面加大支持傾斜力度,鼓勵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到貧困一線去,量身打造符合本地發展、推動人才發揮扶貧作用的產業載體和平臺支撐,讓人才在扶貧一線有用武之地,提升獲得感成就感。
堅持在激勵保障上多做文章,探索建立貧困一線人才發展支持專項,落實各類激勵自主創業政策,讓人才與產業項目無縫對接,實現“留住一個人才、留下一個團隊、留足一片產業”。加強關心關愛,落實好職稱評聘、掛職鍛煉、免遷檔案等政策,解決好兩地分居、子女教育等現實棘手問題,為人才工作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務,讓人才專心扶貧、安心工作、舒心生活,把工作成效寫在扶貧一線的廣袤大地上。
堅持把“嚴”字貫穿人才扶貧工作考核督查全過程,合理確定人才扶貧工作考核內容、方式,注重扶貧成效、群眾評價、發展前景,將考核結果與人才評價掛鉤,促使人才真正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脫貧攻堅上,確保扶貧工作取得實際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