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右前旗遠新村第一書記張驊駐村記:雙腳量民情
    2019-11-28 15:07:00  來源:農民日報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張驊(右)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高玉良,仔細詢問其在發展庭院經濟意愿和脫貧中的困難需求。資料圖

     

      “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黨和國家培養了多年的博士,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兩年前,帶著這種樸實真摯的情感,北京林業大學團委副書記、科技處教學科研實踐管理辦公室主任張驊毅然告別都市和溫暖小家,來到內蒙古自治區科右前旗遠新村當起了第一書記。

      遠新村曾是國家級貧困村,全村常住人口348戶1131人,2014年,生活在“國貧線”以下的群眾共58戶121人,貧困發生率超過10%。2014年至2017年4年間,雖然脫貧27戶62人,但貧困仍是制約村子發展的瓶頸。

      “從北京派這么個第一書記,還沒俺孩子大,能干事嗎?”初到遠新村,村黨支部書記胡文友對張驊不乏質疑。而今再談起張驊,胡文友豎起了大拇指:“現在村里發展,是張驊沖在前面跑,俺也得加把勁,和他手拉手一起跑!”

      短短兩年,遠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但順利脫貧摘帽,還由國家級貧困村蛻變為內蒙古自治區基層黨建觀摩點、“三務公開”示范點,興安盟脫貧攻堅示范點、鄉風文明示范村。

      沖鋒在前,調動黨員積極性

      雖然之前做了大量功課,但高校工作與基層管理、首都大城市和邊疆民族地區、理論知識與實踐的差異,還是給這個從沒到過農村的博士書記帶來了不小挑戰。

      怎樣快速打開局面,融入遠新村?張驊迎難而上,夜以繼日地工作:白天入戶走訪,晚上整理筆記,先做到對遠新村貧困群眾情況了如指掌。同時,把建強基層黨組織作為凝聚人心的“利器”和脫貧攻堅的突破口。

      將村“兩委”建強是首先要解決的難題。張驊主動找到胡文友,第一次溝通,一談就是3個多小時,他給胡文友談發展、談目標、談藍圖,談其他鄉村振興的案例。胡文友面上沒有表態,心里卻想,這說得天花亂墜,實在做成的,又能有多少?

      張驊沒有退縮,決定用實際行動改變胡文友的看法。辦公室里,他永遠是最早到、最晚走的那個,有困難矛盾、需要啃硬骨頭的地方,總能看到他的身影。“看著張驊書記天天起早貪黑,玩兒命一樣建設我們的家鄉,我要不努力,自己都說不過去!”科爾沁鎮派駐遠新村駐村工作隊隊員顧建偉說。

      張驊沖鋒在前,不僅感染了遠新村駐村工作隊隊員,也影響和改變了村“兩委”工作作風。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村“兩委”越來越有干勁,思想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從著力獲取眼前利益到謀劃長遠發展,從沒事就談論“張家長李家短”到得空就研究“怎么對接市場,怎么布局產業”,工作熱情前所未有地高漲。

      為了讓農村黨員聽得懂中央大政方針,張驊通過“嘮群眾嗑,講身邊事”,把中央政策和黨員群眾身邊事有機結合,讓黨課通俗易懂、政策入心入腦。制定黨員聯系群眾實施細則,最終落實在解決群眾困難上。“就愿意聽張書記講話,老感覺聽不夠。現在我們說話也有分量了!上次修中孟那條路,就是我提的建議呢!”遠新村黨員高忠義興奮地說。

      通過一系列舉措,遠新村從原來的黨員大會參會人數不足一半,到現在黨員活動平均出勤率達80%以上,整個黨支部煥發出嶄新活力。

      洞察民情,科學謀劃興產業

      要想脫貧,發展產業是根本之策。彼時,遠新村以種植玉米為主,畝產純收益也就300多元,產業發展十分落后。路在何方?張驊結合自身所學和村里實際情況,首先想到了發展經濟林,并發展“林禽”“林藥”“林菌”等林下經濟。可在入戶走訪時,群眾并不支持——遠新村群眾大多家底薄,很多人家都有外債,每年就指著種點玉米還利息;而林業收益周期長,大家伙兒“等不起”也“不敢干”。

      了解到群眾難處,張驊迅速調整思路,在提高現有耕地單位畝產效益上做文章。頂著零下20多度的嚴寒,張驊遍訪村內30多家種植大戶,調研全國玉米市場,希望找到高附加值的玉米新品種。經過反復考察論證,最終確定以發展“黑色系農產品”為切入點,在遠新村來一場“農業供給側改革”。

      方向明確了,誰來干?如果每戶農民單打獨斗,既缺乏議價能力,也難以抵御市場風險。于是,2018年3月,張驊籌劃組建合作社,可在注冊的最后一步,當要有真金白銀入股時,最初決定參與的13位社員大都打起了退堂鼓,質疑甚至誤解聲傳進了張驊的耳朵:“這小子,剛來遠新就想撈錢!”面對群眾的不理解,張驊感到委屈,想過退縮,但打起精神后,他又開始積極爭取志同道合的人參與。為了得到群眾信任,張驊決定,自己投錢不要股,主動承擔種植風險。最終,克服層層困難,合作社在一個月后正式成立。

      張驊馬不停蹄,帶領合作社攻克黑糯玉米種植難題,并努力打造屬于遠新自己的品牌。不久,“遠新”牌五谷雜糧賣到了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市海淀區環保局和北京的社區。其中,黑糯玉米還被“2018年興安盟那達慕大會”作為指定食用玉米定點采購。2018年,合作社完成銷售額62萬元,創造就業崗位24個,帶動30多位貧困群眾脫貧,100余畝土地的畝產值由800元提高到2400元左右。

      推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把全體村民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綁在一起,摸清弄準村內資產、資源、資金,對遠新村戶籍451戶1308人逐戶核定股權,將核定的4481股量化到人,確保每位村民利益都在改革中得到保障。

      通過科學謀劃和不懈努力,2018年,遠新村脫貧21戶44人,是前三年脫貧人數的總和。2018年12月,遠新村以全旗唯一滿分的成績,順利脫貧出列,徹底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辦好實事,激濁揚清樹新風

      在遠新村村民眼里,張驊是真心實意為大家辦實事的好書記。僅2018年,張驊駐村工作335天,累計入戶500余次,撰寫扶貧日記300余篇,編制發展規劃、總結工作模式累計10萬多字,解決群眾實際困難90余件……他在遠新村建立“群眾事無小事”掛號銷賬制度,對每一項扶貧任務,都嚴格按照精準原則,扎實推進;爭取資源,為遠新村募捐到900余件衣物和49床夏涼被,讓貧困群眾“不愁穿”;牽頭完成中孟300余米積水路段修繕改建、大面積玉米黏蟲防治等民生工作……實干收獲了群眾信任,大家都說,張書記說的話,我們愿意聽,愿意干!

      為切實貫徹中央“從嚴治黨”要求,培樹村“兩委”規矩意識,張驊大力推進“三務”公開。開始時阻力很大,甚至部分村干部認為,這第一書記是來拆臺找事的!但張驊鍥而不舍,一遍遍地給村“兩委”干部講解政策,分析利弊,耐心做思想工作。事實證明,遠新村“五位一體”的“三務”公開模式及時有效化解了許多由于消息不對稱造成的群眾矛盾。建檔立卡貧困戶高樂臣說:“現在俺們遠新村評低保、評危房很公平,該得的總能享受到,不該得的咋也不會得,心里踏實。”

      此外,張驊還把“孝順父母、脫貧光榮”等美德理念融入村子治理,在遠新村開展“身邊最美遠新人”“成才表率”“家風家訓”評選活動。牽頭組建秧歌隊、組織趣味運動會,想方設法“變花樣”,把村民從“麻將桌”帶到“鄉村大舞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用雙腳丈量村情,用摯誠體察民情,用實干贏得民心。靠著攻堅克難的決心、百折不撓的勇氣和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張驊帶領遠新村干部群眾,在科右前旗遼闊的土地上,書寫了一曲動人的脫貧攻堅戰歌。

    責編:車婧
    国产无码网页在线观看| 最近的2019免费中文字幕| 日韩va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日产无码1区2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不卡|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久久国产三级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 无码人妻少妇色欲AV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波多野结衣在线aⅴ中文字幕不卡| 无码精品蜜桃一区二区三区WW | a中文字幕1区| 色吊丝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发布| 一本本月无码-|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HD|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午夜无码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