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
2018年3月,我來到河北省新河縣白穴口村擔任第一書記。到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戶走訪。我挨家挨戶走訪,和80多歲的老大娘嘮家常,和二十幾歲的小伙子交朋友,不到一個月,全村人都知道村里來了一個扶貧的“小高”。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脫貧攻堅貴在精準施策,必須下足“繡花”功夫。比如,一戶經濟困難,孩子因先天性聾啞沒有上學,對此,我們聯系縣特教學校,免除了相關費用;再比如,針對一些貧困戶年紀較大、就業較難的問題,村兩委干部集思廣益,在村里選取了兩家經營狀況較好的企業作為“扶貧微工廠”,推薦8人到工廠打零工,同時協助用工單位向人社局申請就業扶貧補貼,讓貧困群眾既能掙工資,又能領補貼,實現了穩定增收。
駐村幫扶,想方設法增強群眾的獲得感才是硬道理。根據村里的實際情況,我們自籌資金購置了垃圾桶,對村口牌坊進行翻修,為全村統一制作、懸掛了門牌號;每年擠出2萬多元經費,為全村的老人和貧困戶進行體檢,改善村里的醫療衛生條件。一件件實事的落地,贏得了村民的認可,也激發了鄉村振興的活力。
精準扶貧是一項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綜合性強的工作,第一書記必須理清工作思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找準窮根、明確靶向、因地制宜,為每一個貧困戶量身定制幫扶舉措,用“繡花”功夫做精做細基礎工作,才能讓脫貧攻堅的成果惠及困難群眾。
來源:鄉村干部報
作者:河北省新河縣新河鎮白穴口村第一書記 高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