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生學的專業是設施園藝,說白了就是種蔬菜。我生在農村,父母靠種菜供我讀大學。”陳瑛說。2011年6月,陳瑛碩士研究生畢業,和許多同齡人一樣,她參加了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并且順利地考上了一家事業單位。作為農村飛出來的“金鳳凰”,這份工作在別人看來,可以稱得上光鮮體面,可她自己卻并不興奮。因為這將意味著放棄多年來所學的專業知識。
“我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到農村去,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帶領農民增收致富?!标愮露Q心,來到賀蘭縣當了一名大學生村官。初到農村,大伙對這個“女娃娃”并不信服?!八紒硐肴ィ覜Q定買幾棟溫室,先行先試,用自己的行動引領他們。”陳瑛說,那時剛畢業的她沒有積蓄,父母拿出了家中全部積蓄幫她湊了38萬元買了4棟溫棚。
2012年,因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大家對陳瑛的看法。當時,寧夏銀川部分農業園區出現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傳染性極強,防控起來難度很大。因此,在種植西紅柿的時候,陳瑛就勸說周邊農戶使用價格較貴的抗病毒種苗,同時采用高密度種植技術提高產量,但是大伙并不認可。直到村里部分農戶種的西紅柿開始染病,而陳瑛溫室里的西紅柿安然無恙,農戶們聽專家講解陳瑛西紅柿沒有染病的原因才明白她當時的建議是對的,這讓陳瑛在農戶心中樹立了威信。
2015年,隨著互聯網浪潮襲來,陳瑛和同學一同成立了瑞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正逢甜瓜上市,她和同學開始嘗試在網上銷售甜瓜。沒想到20天后,4棟溫室近萬斤甜瓜全賣完了,價格比市場上賣的還要高很多。
當年年底,陳瑛通過微信平臺推廣,以4元一公斤的價格幫助農戶將滯銷的生菜就全部賣完了。陳瑛告訴記者,通過挖掘大數據,巧用物聯網,找準目標用戶需求,她們與農戶進行訂單式的生產減少了種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