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個學生娃娃,能干個啥,估摸著磚都搬不起來,就那身板還帶著俺們掙錢哩?”李效峰剛到寧夏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鎮和順新村時,移民柳占川心里涼了一大截。而如今,身為良田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并兼任和順新村黨支部書記的李效峰已經在和順新村待了5個年頭。5年時間,李效峰帶領移民實現了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剛搬遷來的3000元增加到2015年的8720元。
先做村民再做村官
2011年,25歲的李效峰通過選聘到和順新村任職。看著眼前這個“稚氣未脫”的小伙子,讓他帶著大家脫貧,村民心里都沒底。
2012年4月下旬,和順新村移民搬遷后種植的頭茬吊瓜豐收了,可因為沒有銷售經驗導致滯銷。“我就通過各個QQ群發布吊瓜銷售信息,四處聯系買主。”李效峰茅塞頓開,一個多月時間,260噸吊瓜銷售一空。
自此,大家對眼前這個毛頭小伙子另眼相看。“根據村情和移民志愿,我們決定實施設施農業種植和勞務輸出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思路。”李效峰告訴記者。2012年8月,李效峰牽頭成立了銀川市金鳳區錦順綠色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2015年建立了果蔬批發市場。
針對35歲以下有打工意愿的移民,李效峰親自帶著到各個企業找工作,聯系外出務工的機會,發展勞務輸出。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效峰逐漸贏得了大家的好感和信任,原先心里沒底的村民們豎起了大拇指。
“輸血”變“造血”
在李效峰的帶領下,和順新村大部分移民日子越過越紅火,然而仍有一部分移民沒有擺脫貧困。截至2015年底,和順新村仍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0戶723人,工作難度和壓力較之前更大。
“經過精準調查,我們村目前還有150戶貧困戶,致貧原因主要有七大類,包括缺勞力、缺技術、缺資金、因病、因殘、因學以及自身發展能力不足。”李效峰告訴記者。
人數和原因摸清楚了,李效峰瞄準貧困對象的致貧“癥結”,針對貧困戶的脫貧需求,通過“一對一”、“面對面”交流,因人因戶施策水到渠成。
同時,李效峰多方爭取項目,于2016年建成了和順新村“老年幸福院”和“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讓更多的低保戶、高齡老人老有所依。
成績單
網上售瓜
2012年4月下旬,利用QQ群發布吊瓜銷售信息,四處聯系買主。一個多月時間,260噸滯銷吊瓜銷售一空。
牽頭成立合作社
2012年8月,牽頭成立了銀川市金鳳區錦順綠色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2015年建立了果蔬批發市場。
多方爭取項目
李效峰多方爭取項目,于2016年建成了和順新村“老年幸福院”和“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