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是培養鍛煉人才的大舞臺,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村官,就要在愿干、能干、會干等環節上下功夫、求實效。
愿干,是態度問題。要真正帶著責任和感情深入到農村,不擺架子、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主動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腳踏實地干實事,凝心聚力解難題。
實現這個目標,就要結合各村工作實際,緊緊圍繞服務載體,確保各村經濟發展取得實效。
通過在曾記畔村參與創建“五個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建立一個便民服務站,成立一個種養專業合作社,建立一個草根農民身邊的小銀行,建立一項“支部+農戶,黨員一幫一”長效機制,制定一項民主監督管理辦法),切實實現了“群眾辦事有地方,種養銷售有路子,農戶借款有指望,貧困戶困難有人幫,大事小事有人監管”的工作目標。
會干,是方法問題。要擺正位置,定準角色,進了農村門,就是農家人。在工作中提高能力,就要在實踐中掌握方法。針對村民們辦事困難的實際,我在邊記洼村先行試點了“四聯雙強三服務”村級便民服務管理模式,“四聯”就是鄉民生服務中心、村級民生服務站、自然村民生服務室和服務代辦員的四級聯合、上下聯動;“雙強”就是強化服務監督職能、強化服務保障機制;“三服務”就是對村級“即辦件”實行“一站式”服務、對村級“承諾件”實行“代辦式”服務、對弱勢群體實行上門代辦“全程跟蹤式”服務。在全村建立民生服務站1個,民生服務室5個,形成了鄉有服務大廳、村有服務站、組有服務室、服務室有代辦員的“四聯雙強三服務”全程服務體系。自便民服務中心“開門辦公”至今3年來,為群眾累計代辦幫辦事項80余件次,調解矛盾糾紛11起,不僅讓群眾免受車馬勞頓之苦,而且節省辦事交通、通訊費等開支5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