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聯合協作、取長補短、共渡難關,賀蘭縣專門成立了大學生村官創業聯盟和大學生村官黨支部,陳瑛被選為大學生村官黨支部書記。現在,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他們已經擁有一個占地300畝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和4個創業示范基地。而賀蘭縣綠蔬豐果蔬產銷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又讓陳瑛多了個理事長的“頭銜”,完成從科技人員到企業家的轉換。賀蘭縣也就此形成了“大學生村官+科技特派員+專業合作社+科院院校+產業基地”的創業模式。(9月18日 央視網)
新型的人才,新型的創業模式,一個從寧夏大學農學院剛畢業的碩士,毅然決然地放棄了令人羨慕的事業單位,考取了一名村官,經過“公推直選”和自己不斷的努力,陳瑛又到全縣有名的后進村、空殼村習崗鎮紅旗村擔任黨支部書記、理事長等多個“頭銜”,又一次完成從村官到理事長的身份轉換。
萬丈高樓平地起,村官在農村這個小舞臺上,發揮著大智慧。“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村官的素質高低,直接關系到這個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沒有好的“領頭雁”,再好的政策都難以落實,一切都是浮云,群眾希望發展、期盼夢想成真、過上幸福生活的良好愿望就會落空。而村官陳瑛就充分做到了這一點,回到農村短短幾年,陳瑛做了許多人十幾年都難以做到的事。在新平村,她引進了4項新技術、16個新品種,取得了良好的節水、節肥、增產效果;在大學生村官創業聯盟,她帶領大學生村官引進8項新技術、28個新品種,吸引200多名群眾入社,
增收150多萬元;在紅旗村,她邀請自己的老師和區內外專家來村里舉辦種植培訓班、到現場進行技術指導,組織勞務輸出協會,她還與一些連鎖店簽訂蔬菜直銷協議,不斷擴大銷售渠道。
有高的目標,就有高的追求。陳瑛的目標:就是希望在自己和大家的努力下,能使村民人均收入過萬元,村集體收入達到20萬元。村官是一個小小的舞臺,但可以有所作為干出大的事情。短短的一句話,彰顯了陳瑛的大智慧,把發展村莊、建設村莊看成是自己的唯一目標,這是一個共產黨人無私的情懷。沒有豪言壯語,只是默默無聞、研究發展村莊里的產業,帶動村民發家致富。
志當存高遠,路自腳下始。對于像陳瑛一樣的大學生村官,他們有“身無半畝、心憂天下”的胸懷,熱愛基層、扎根基層,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把職業當作人生的事業,把崗位看作責任,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去辦,千方百計地為群眾排憂解難、為村民謀福祉,在為村民服務中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在推動廣大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的實踐中書寫人生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