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一村民說大學生村官“說話很客氣、穿著很洋氣、身子很嬌氣,就是缺少鄉土氣,與我們有一種距離感,讓我們總感覺他們是客人”。
大學生村官成為了部分高校畢業生走出象牙塔后的就業第一站,考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有加分等政策傾斜,就把村官工作當“跳板”。也有人覺得村官有五險一金等穩定的收入,“騎驢找馬”、當作“權宜之計”、“過客”、“走讀生”、“旁觀者”這樣現象不少存在。這樣的工作作風傷害了干群關系,浪費了自己的青春。
習近平總書記給大學生村官張廣秀復信中希望所有大學生村官熱愛基層、扎根基層,增長見識、增長才干,促農村發展,讓農民受益,讓青春無悔。大學生村官應謹記習總書記的教誨和殷切希望,學會在村里安靜地扎根,腳踏實地,苦干實干,錘煉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學習解決最基層矛盾問題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不斷積累工作經驗。想要扎根就得在村里融得進、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得穿“土衣”、講“土話”,先做“村民”再做“村官”。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多到田間地頭走一走、看一看、問一問,腳上多沾點泥土,身上多點鄉土氣,嘴上多點群眾話。要深下去、沉到底、入到戶,同村民坐在一條板凳上,掏心窩子,手拉手拉家常、面對面聽建議、實打實解難題。
“大木百尋,根積深也;滄海萬仞,眾流成也;淵智達洞,累學之功也”。大學生村官切勿把工作當“到此一游”,要安心、沉下心、用心地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