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難是大學生村官群體面臨的普遍難題。融得進村,干得了事,自然能贏得村民信任。(摘自人民日報:多些鞋底泥 才是自家人)
是的,大學生村官是向廣袤農村輸送的新鮮血液,他們有知識、有思想、有闖勁,這些正是發展中的農村地區急需的。“到農村去”,成為不少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重要途徑,更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舞臺。脫貧攻堅進入沖刺階段,如何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這些領域都大有可為。撲下身子,找準農民的所思所盼下功夫,干出成績,自然而然地就能贏得農民信任。
這一段話,可以說循循善誘,句句箴言,這不僅是對全國超過10萬在崗大學生村官們說的,更是對缺乏農村工作經驗的廣大機關干部說的。當前正值脫貧攻堅關鍵時期,廣大機關干部以“第一書記”、“包村干部”、“聯戶干部”等身份與廣大農村群眾打交道,肩上擔負著帶領廣大貧困群眾脫貧奔康的歷史使命,“和群眾說得上話”、“為群眾辦得成事”、“深得群眾信任和重托”……就是對他們的考驗和基本要求。因此,廣大機關干部們,要和大學生村官們一樣,打破橫在群眾之間那一道道障礙: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語言體系、不同的思維角度等,要真心實意地把群眾當成親人,能和“親人”常坐一根板凳拉家常,吃農家飯,干農家活,懂農家事。用心去打破了“融入難”問題,干群關系將進一步融洽,在農村廣袤的大地上,才將綻放青春風彩,在脫貧奔康的道路上才會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