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麗江市紀委監委通報曝光5起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是永勝縣程海鎮興仁村原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金成平均分配農村危房補助資金問題,不論危房等級、損壞程度,一律搞平均主義。把黨和國家扶貧政策的真經“念歪”了,王金成也因此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扶貧領域出現搞平均主義的現象,反映出少數一些扶貧干部在工作能力、責任擔當上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不可否認,少數群眾確實存在平均主義的錯誤思想,會給政策落地造成一些阻力,但黨員干部不能依著平均主義的思想來辦事。一些扶貧干部能力不足,不但不能將扶貧政策向群眾講深說透,其行為反而被一些錯誤的思想牽著走,最終導致政策跑偏了、真經“念歪”了。
出現上述問題,源于少數扶貧干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在作怪。在扶貧政策落實、資金分配問題上,本應該堅持工作原則、把握政策方向,而有的干部懶得干事、不愿操心,怎么簡單怎么行、如何方便如何干;有的干部想當然,把扶貧工作簡單化、機械化,扶貧對象“排排坐”,扶貧資源“分果果”;還有的干部認為分配權在自己手上,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對政策要求、群眾利益全然不顧。凡此種種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問題,既沒有讓扶貧政策發揮應有的效果,更會導致貧困群眾對扶貧工作產生質疑。
打贏脫貧攻堅戰事關黨的執政基礎和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扶貧政策需要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基層扶貧干部多花時間琢磨、多費心思講解、多下功夫落實。把政策精準落實到每個扶貧對象身上,有的放矢,才能成其事、收其效。